第13章 戰事
關燈
小
中
大
蕭家兒郎們話都不多,一群小不點兒引著他們不停地嘰嘰喳喳才沒有冷場。這種情況直到王渾和王泯從國子監回來才好些。
小男孩們也明顯的松了口氣。
呼!蕭家阿兄可太難帶啦!一點兒都不愛玩,只愛學習!可說學習,他們懂的又沒有那麽多,真是令人頭疼,還是交給哥哥他們吧!
待到宜陽縣子一家人用過飯離開後,鄭氏愈發的滿意了。她早派人打聽過了,蕭大郎平日裏勤學好問的很,年紀雖小,行事卻沈穩有度的很。前段時間他們鄰居上虞伯家中失火,成年男子都不在,還是他幫著指揮救人的。
鄭氏萬分舒暢的領著兒女回了自己住處。
睡完午覺醒來,小丫鬟一邊服侍她凈面,一邊同她說隔壁六郎君那邊鬧起來了。鄭氏略一思索,扯了扯嘴角,“她也真是閑得慌。”
司馬氏絲毫不覺得自己閑得慌,一手砸著松鶴延年茶盞,一手指著王敬罵道:“咱們府裏多少女孩子,就大娘一個是庶出,怎的她都能做縣子家的世子夫人,我們二娘難道還不如她?”
王敬冷著張臉,“這怎麽能一樣?”
“怎麽就不一樣了?如今七弟還沒孩子,二哥就大娘一個女兒,怎麽說我們二娘五娘都是二房唯二的嫡女,你讓我去和那等人家攀親?你還是她們親阿耶嗎?”司馬氏就這兩個女兒,平日裏當眼珠子護著的,如今王敬想讓二娘嫁到寒門,這不是要了她的命嗎?
“你少到這裏嫡女庶女的。”王敬自己是庶出,雖然最為疼愛的還是自己的兩個嫡女,可也經不得妻子句句都提,當即怒不可遏,“二哥七弟都是嫡出,二哥更是我們二房的嫡長子,他的女兒二娘怎麽比得了?你這麽愛攀比,你怎麽不去和大房的三娘、七娘、小八比?該讓她嫁的比阿茂她們都好,這才是親母呢!”
王長亭得知父親母親正在為自己的婚事吵鬧,頭都沒梳就沖了過來,跪在地上,哽咽道:“都是兒不好,求父親母親莫要再為我這點小事爭執了。”
司馬氏心疼不已,上前抱住王長亭,流著淚直喚“我的兒”。
“阿娘。”王長亭輕聲寬慰司馬氏,“想必阿耶是了解過的,不然也……”
“你別聽他胡說!”司馬氏哭的上氣不接下氣,“阿娘是不會讓你嫁到那等人家去的,自古士庶不婚,他們怎麽配呢!”
王敬臉色不太好,怒道:“是誰告訴小娘子的?還不將姑娘帶下去歇息?”
一旁的幾名仆婦急忙上前,半請半摟著把王長亭送了下去。
司馬氏還欲再說,王敬打斷道:“父親是江夏郡伯,二哥是嗣子,將來要承爵的,況且二哥現如今擔任太學博士,他就大娘一個女兒,如何配不得蕭家旁支?”
江夏郡伯?司馬氏驀地回神,這才想起來家翁身上是有爵位的。因何太夫人健在,子孫不得分家,故而一大家子人現在都住在鄭國公府,外出走動也是以鄭國公府的名義,以至於有些人時而會忘記王琦王冀本身有自己的爵位。
太學博士雖只是從六品,卻掌管著郡縣公及五品以上官員子、孫等人的教化,哪有做父母的不對孩子老師敬重幾分的呢?
可司馬氏還是受不了,刺道:“你不是同二哥一樣都是從六品嗎?常言嫁女高嫁,你倒好,讓她嫁寒門,是想二娘一輩子擡不起頭來嗎?”
王敬揉了揉額頭,喝了口水緩緩氣,“你能不能少嚷嚷幾句,從六品和從六品之間能一樣?我不過是蒙父蔭做個禮部員外郎,方舍人可是全憑著自己做到了中書舍人!他父親一把年紀了,現在還在景城縣令的位置上呢!”
見司馬氏逐漸冷靜下來,王敬再接再厲:“我們王氏以註經起家,難道生來便是世家?方舍人雖出身寒門,可如今陛下正賞識他,且方家向來豪富,二娘嫁過去難道還會受委屈?”
司馬氏仍有些狐疑:“聖人賞識他?不能夠吧,博陵崔氏也是大世家啊。”
博陵崔氏與太原王氏同屬山東士族,素來交好,互為姻親,當初崔氏上位時,王家也算半個支持者。
王敬此刻無比慶幸家族並未因為他是庶出而不重視他的教育,他簡直不敢想象家裏要是將他養成司馬氏的樣子會如何。
他心裏憋了口氣,又不好跟司馬氏直接講出來,只瞪著司馬氏直喘氣。
司馬氏被他瞪得心裏發毛,問道:“說話就說話,你瞪我作甚?”
王敬險些被她氣死。
做臣子和做皇帝能一樣麽?做臣子時,他崔家是士族,巴不得當官的全都是士族才好。可當了皇帝,怎麽可能容忍臣子抱成一團,騎到他頭上去?莫非是還想經歷幾場“王與馬,共天下”不成?
如今聖人接連提拔庶族寒門,就是在暗中釋放這一信號,聰敏的家族都自覺地略退三分,給皇帝支持的人挪兩分地方。現在可不是前朝,各個世家手中的兵權都削減不少,部曲數量也不如以前,甚至有部分家族還以執掌兵權為恥,也合該他們沒落了。
王敬頭疼不已,他決定換個說法勸司馬氏,斟酌道:“你也不想想,二娘五娘沒有親兄弟,你若是把她高嫁了,將來受了委屈,誰給她撐腰?堂兄弟雖也親,可到底還是隔了一層,他們也有自己的親姐妹啊!”他攬住司馬氏的肩膀,柔聲道:“嫁到方家有何不好?如今方舍人還不是看中我們王家門第,只要我們家一天不倒,二娘總會有支撐。”
他這一番話,可算是捅了馬蜂窩。
司馬氏無子,她自己引以為恥,也最痛恨別人拿這個來說事,一點就要炸的。當即尖叫道:“王敬,你什麽意思!你是諷刺我生不出兒子?怎麽,難道你就生出來了?你倒是生個親兄弟給二娘啊!”
王敬一張臉險些掛不住,冷聲道:“我好好同你講道理,你無端端的提這個做什麽?”
“我做什麽?”司馬氏冷笑一聲,“不是你先提的?還有什麽好說的,你不就是嫌我沒兒子嗎?是,都怪我沒生出兒子,還害得我二娘要嫁到那等庶族!”
眼看話題越跑越偏,王敬簡直都要暈過去了,勉強耐下性子安撫司馬氏一番,直到她平靜下來才接著剛才的話說。
其實司馬氏的反問也不無道理。
王敬並非只有王長亭、王長平兩個女兒,同姬妾還有好幾個孩子,卻都未曾舉。有的養在乳母家,有的因不知生父究竟是何人,胡亂地養在後院裏。
可卻一個兒子都沒有。
不光他失望,連司馬氏都失望不已。她雖然會因兒子的事和王敬爭吵,可心裏也知道兄弟對女兒的意義有多大。
王敬倒是看得開,經歷數次失望之後,只說一切隨緣,兒女緣分皆由天定。可司馬氏不行啊,她生了五娘後,幾年都沒再懷上,去年好不容易重新有孕,卻滑胎了,還是個男胎,險些讓她崩潰。
這一年多來,她一邊不停地吃藥調理身體,以求再有一個孩子;另一邊又不停地給王敬後院塞人,準備等姬妾生了兒子抱來養,卻一直未能如願。
王敬耐心同司馬氏說了許久,才讓她同意和方家相看。看她這作態,王敬還是有些不放心,生怕她到時候做出什麽得罪人的事來,盤算著到時候相看時要請他二嫂鄭氏幫幫忙。
鄭氏收到王敬送來的禮,笑了笑,對來人道:“替我多謝你們家娘子,晚上我過去尋她說說話。”
王敬不就是想讓她也幫著勸勸司馬氏嗎?有些東西男人也不太了解,只能讓她去說和說和。
想著先前司馬氏提起方家時鄙薄的態度,鄭氏暗自搖頭。她自以為不明顯,可若是細心,還是看的出來的。
“虧得二娘跟她不一樣,不然也不用相看了。”鄭氏半靠在榻上,小丫鬟跪坐在下面替她捏腿。
下午時,碧空萬裏。
崔意華領著女兒們在院子裏曬太陽,一起教王道姝說話,順帶讓王青繁背書給她聽。
王偃身著朱色官服,腰佩赤金,頭戴武弁,緩緩步入方正院中,含笑問道:“在做什麽呢?”
崔意華斜覷他一眼,“喲,王給事中回來啦?今天不該你當值吧?”
大齊制,官員只需上午在官署辦公,其餘時間自便,不過下午和晚上都會輪流安排人值班。
“聖人召見了許久,這才晚一些回來。”王偃上前一步,將落在崔意華頭上的幾朵桂花撚到手心。
近日也沒聽說過朝中有什麽大事,崔意華也不甚在意,只當是尋常召見,隨口問道:“怎麽回事呢?”
王偃嘆息一聲,“高句麗近來屢屢犯邊,聖人召我等過去商討對策呢。”
高句麗?王道姝偏了偏頭,是她想的那個麽?不過她也不敢發問,只豎起了兩只小耳朵認真聽著。
崔意華冷笑一聲,“蕞爾小國,也敢如此放肆。挑事也不找時機,當年我大父在時,天下紛亂四起,那等境況都能壓得他們翻不了身,如今四海清平,有的是時間收拾他們!”
王道姝聽得有些囧。高句麗國土面積也不小吧,阿娘咋這樣說人家,太過看輕別人可不好哩,很容易因疏忽大意而失敗的!
更何況,她曾外祖父在位的時候,確實是讓高句麗毫無喘息的機會。
雖然、但是,emmmm,阿娘啊,當初征討高句麗的主將不是她曾祖父王政合麽?曾外祖父當年還不願意打呢,還是曾祖父力排眾議攻伐高句麗,這打得高句麗老實了這麽多年。
作為從出生起就開始聽曾祖父功勳事跡的好孩子,王道姝有些尷尬。
王偃搖了搖頭,“高句麗也不是那麽好對付的,前朝歷帝四征高句麗,皆鎩羽而歸,惹得民不聊生,我們也萬萬不可輕敵呀!”
崔育已經暗中命天下緩緩調兵前往涿郡,他不準備直接攻打,而是打算先在涿郡屯兵,令士卒休養一段時間,兼之熟悉那邊的氣候,以免水土不服。能震懾住高句麗自然最好,如若不然,再出兵攻打也不至於因急行軍勞頓而橫死無數兵卒。這屬於機密,王偃當然不會跟崔意華講,只撿了些不緊要的說給她聽,見王道姝聽得認真,不由抱過她,“阿玄也聽得懂麽?”
王道姝不回答,只笑意盈盈的看著他,順手揪了揪他的發冠,王偃配合的發出了“哎喲”一聲。
聽了這許久,王青繁覺得好奇,不由問道:“阿耶,高句麗在哪呀,是什麽樣的國家呢,就是《高麗伎》的那個?他們好喜歡箏和箜篌哦。”
《高麗伎》屬於《十部樂》之一,是王青繁在宮中聽過的。
王偃向來不喜歡敷衍孩子,見兩人都興致勃勃地望著自己,又給她們解釋起了高句麗到底是什麽,兩人聽的津津有味,直到用晚飯時還要王偃接著說,惹得何太夫人等人笑聲不斷。
直讓王偃後悔為什麽要當著孩子的面提高句麗,他腮幫子都說疼了啊!
崔育在涿郡屯兵兩年,高句麗動作收斂許多,可仍是小動作不斷,震懾也非長久之計。
太和五年,在朝臣的支持下,崔育以大將軍謝承元為主將,楚王崔震為副將,兵分兩路,與百濟聯合,發兵十五萬攻打高句麗。
為鼓勵軍士,崔育親自前往遼西督軍,並隨軍一路征伐。
太和六年,高句麗請降,願奉大齊為正朔。崔育十分遺憾未能徹底攻滅高句麗,但也因大齊將士疲乏、糧草供應不足而不得不退兵。更何況雖未滅高句麗,卻滅了它的重要盟國新羅!此舉猶如砍去了高句麗的臂膀。
因此,崔育決定班師回朝。消息傳回國內後,太子崔介衡親往遼東迎接,崔育喜不自勝,帶著崔介衡巡視了一圈才回來。
次年,崔育因征討高句麗大勝、滅新羅之事,改元開平。
作者有話要說: 現在的寒門泛指貧苦、平民。
那時候的寒門只是和士族相對的庶族,很多家裏並不窮,只是社會地位低,類似於暴發戶?有的還能當點官,只不過很多都是當濁官,即上品無寒門,下品無士族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小男孩們也明顯的松了口氣。
呼!蕭家阿兄可太難帶啦!一點兒都不愛玩,只愛學習!可說學習,他們懂的又沒有那麽多,真是令人頭疼,還是交給哥哥他們吧!
待到宜陽縣子一家人用過飯離開後,鄭氏愈發的滿意了。她早派人打聽過了,蕭大郎平日裏勤學好問的很,年紀雖小,行事卻沈穩有度的很。前段時間他們鄰居上虞伯家中失火,成年男子都不在,還是他幫著指揮救人的。
鄭氏萬分舒暢的領著兒女回了自己住處。
睡完午覺醒來,小丫鬟一邊服侍她凈面,一邊同她說隔壁六郎君那邊鬧起來了。鄭氏略一思索,扯了扯嘴角,“她也真是閑得慌。”
司馬氏絲毫不覺得自己閑得慌,一手砸著松鶴延年茶盞,一手指著王敬罵道:“咱們府裏多少女孩子,就大娘一個是庶出,怎的她都能做縣子家的世子夫人,我們二娘難道還不如她?”
王敬冷著張臉,“這怎麽能一樣?”
“怎麽就不一樣了?如今七弟還沒孩子,二哥就大娘一個女兒,怎麽說我們二娘五娘都是二房唯二的嫡女,你讓我去和那等人家攀親?你還是她們親阿耶嗎?”司馬氏就這兩個女兒,平日裏當眼珠子護著的,如今王敬想讓二娘嫁到寒門,這不是要了她的命嗎?
“你少到這裏嫡女庶女的。”王敬自己是庶出,雖然最為疼愛的還是自己的兩個嫡女,可也經不得妻子句句都提,當即怒不可遏,“二哥七弟都是嫡出,二哥更是我們二房的嫡長子,他的女兒二娘怎麽比得了?你這麽愛攀比,你怎麽不去和大房的三娘、七娘、小八比?該讓她嫁的比阿茂她們都好,這才是親母呢!”
王長亭得知父親母親正在為自己的婚事吵鬧,頭都沒梳就沖了過來,跪在地上,哽咽道:“都是兒不好,求父親母親莫要再為我這點小事爭執了。”
司馬氏心疼不已,上前抱住王長亭,流著淚直喚“我的兒”。
“阿娘。”王長亭輕聲寬慰司馬氏,“想必阿耶是了解過的,不然也……”
“你別聽他胡說!”司馬氏哭的上氣不接下氣,“阿娘是不會讓你嫁到那等人家去的,自古士庶不婚,他們怎麽配呢!”
王敬臉色不太好,怒道:“是誰告訴小娘子的?還不將姑娘帶下去歇息?”
一旁的幾名仆婦急忙上前,半請半摟著把王長亭送了下去。
司馬氏還欲再說,王敬打斷道:“父親是江夏郡伯,二哥是嗣子,將來要承爵的,況且二哥現如今擔任太學博士,他就大娘一個女兒,如何配不得蕭家旁支?”
江夏郡伯?司馬氏驀地回神,這才想起來家翁身上是有爵位的。因何太夫人健在,子孫不得分家,故而一大家子人現在都住在鄭國公府,外出走動也是以鄭國公府的名義,以至於有些人時而會忘記王琦王冀本身有自己的爵位。
太學博士雖只是從六品,卻掌管著郡縣公及五品以上官員子、孫等人的教化,哪有做父母的不對孩子老師敬重幾分的呢?
可司馬氏還是受不了,刺道:“你不是同二哥一樣都是從六品嗎?常言嫁女高嫁,你倒好,讓她嫁寒門,是想二娘一輩子擡不起頭來嗎?”
王敬揉了揉額頭,喝了口水緩緩氣,“你能不能少嚷嚷幾句,從六品和從六品之間能一樣?我不過是蒙父蔭做個禮部員外郎,方舍人可是全憑著自己做到了中書舍人!他父親一把年紀了,現在還在景城縣令的位置上呢!”
見司馬氏逐漸冷靜下來,王敬再接再厲:“我們王氏以註經起家,難道生來便是世家?方舍人雖出身寒門,可如今陛下正賞識他,且方家向來豪富,二娘嫁過去難道還會受委屈?”
司馬氏仍有些狐疑:“聖人賞識他?不能夠吧,博陵崔氏也是大世家啊。”
博陵崔氏與太原王氏同屬山東士族,素來交好,互為姻親,當初崔氏上位時,王家也算半個支持者。
王敬此刻無比慶幸家族並未因為他是庶出而不重視他的教育,他簡直不敢想象家裏要是將他養成司馬氏的樣子會如何。
他心裏憋了口氣,又不好跟司馬氏直接講出來,只瞪著司馬氏直喘氣。
司馬氏被他瞪得心裏發毛,問道:“說話就說話,你瞪我作甚?”
王敬險些被她氣死。
做臣子和做皇帝能一樣麽?做臣子時,他崔家是士族,巴不得當官的全都是士族才好。可當了皇帝,怎麽可能容忍臣子抱成一團,騎到他頭上去?莫非是還想經歷幾場“王與馬,共天下”不成?
如今聖人接連提拔庶族寒門,就是在暗中釋放這一信號,聰敏的家族都自覺地略退三分,給皇帝支持的人挪兩分地方。現在可不是前朝,各個世家手中的兵權都削減不少,部曲數量也不如以前,甚至有部分家族還以執掌兵權為恥,也合該他們沒落了。
王敬頭疼不已,他決定換個說法勸司馬氏,斟酌道:“你也不想想,二娘五娘沒有親兄弟,你若是把她高嫁了,將來受了委屈,誰給她撐腰?堂兄弟雖也親,可到底還是隔了一層,他們也有自己的親姐妹啊!”他攬住司馬氏的肩膀,柔聲道:“嫁到方家有何不好?如今方舍人還不是看中我們王家門第,只要我們家一天不倒,二娘總會有支撐。”
他這一番話,可算是捅了馬蜂窩。
司馬氏無子,她自己引以為恥,也最痛恨別人拿這個來說事,一點就要炸的。當即尖叫道:“王敬,你什麽意思!你是諷刺我生不出兒子?怎麽,難道你就生出來了?你倒是生個親兄弟給二娘啊!”
王敬一張臉險些掛不住,冷聲道:“我好好同你講道理,你無端端的提這個做什麽?”
“我做什麽?”司馬氏冷笑一聲,“不是你先提的?還有什麽好說的,你不就是嫌我沒兒子嗎?是,都怪我沒生出兒子,還害得我二娘要嫁到那等庶族!”
眼看話題越跑越偏,王敬簡直都要暈過去了,勉強耐下性子安撫司馬氏一番,直到她平靜下來才接著剛才的話說。
其實司馬氏的反問也不無道理。
王敬並非只有王長亭、王長平兩個女兒,同姬妾還有好幾個孩子,卻都未曾舉。有的養在乳母家,有的因不知生父究竟是何人,胡亂地養在後院裏。
可卻一個兒子都沒有。
不光他失望,連司馬氏都失望不已。她雖然會因兒子的事和王敬爭吵,可心裏也知道兄弟對女兒的意義有多大。
王敬倒是看得開,經歷數次失望之後,只說一切隨緣,兒女緣分皆由天定。可司馬氏不行啊,她生了五娘後,幾年都沒再懷上,去年好不容易重新有孕,卻滑胎了,還是個男胎,險些讓她崩潰。
這一年多來,她一邊不停地吃藥調理身體,以求再有一個孩子;另一邊又不停地給王敬後院塞人,準備等姬妾生了兒子抱來養,卻一直未能如願。
王敬耐心同司馬氏說了許久,才讓她同意和方家相看。看她這作態,王敬還是有些不放心,生怕她到時候做出什麽得罪人的事來,盤算著到時候相看時要請他二嫂鄭氏幫幫忙。
鄭氏收到王敬送來的禮,笑了笑,對來人道:“替我多謝你們家娘子,晚上我過去尋她說說話。”
王敬不就是想讓她也幫著勸勸司馬氏嗎?有些東西男人也不太了解,只能讓她去說和說和。
想著先前司馬氏提起方家時鄙薄的態度,鄭氏暗自搖頭。她自以為不明顯,可若是細心,還是看的出來的。
“虧得二娘跟她不一樣,不然也不用相看了。”鄭氏半靠在榻上,小丫鬟跪坐在下面替她捏腿。
下午時,碧空萬裏。
崔意華領著女兒們在院子裏曬太陽,一起教王道姝說話,順帶讓王青繁背書給她聽。
王偃身著朱色官服,腰佩赤金,頭戴武弁,緩緩步入方正院中,含笑問道:“在做什麽呢?”
崔意華斜覷他一眼,“喲,王給事中回來啦?今天不該你當值吧?”
大齊制,官員只需上午在官署辦公,其餘時間自便,不過下午和晚上都會輪流安排人值班。
“聖人召見了許久,這才晚一些回來。”王偃上前一步,將落在崔意華頭上的幾朵桂花撚到手心。
近日也沒聽說過朝中有什麽大事,崔意華也不甚在意,只當是尋常召見,隨口問道:“怎麽回事呢?”
王偃嘆息一聲,“高句麗近來屢屢犯邊,聖人召我等過去商討對策呢。”
高句麗?王道姝偏了偏頭,是她想的那個麽?不過她也不敢發問,只豎起了兩只小耳朵認真聽著。
崔意華冷笑一聲,“蕞爾小國,也敢如此放肆。挑事也不找時機,當年我大父在時,天下紛亂四起,那等境況都能壓得他們翻不了身,如今四海清平,有的是時間收拾他們!”
王道姝聽得有些囧。高句麗國土面積也不小吧,阿娘咋這樣說人家,太過看輕別人可不好哩,很容易因疏忽大意而失敗的!
更何況,她曾外祖父在位的時候,確實是讓高句麗毫無喘息的機會。
雖然、但是,emmmm,阿娘啊,當初征討高句麗的主將不是她曾祖父王政合麽?曾外祖父當年還不願意打呢,還是曾祖父力排眾議攻伐高句麗,這打得高句麗老實了這麽多年。
作為從出生起就開始聽曾祖父功勳事跡的好孩子,王道姝有些尷尬。
王偃搖了搖頭,“高句麗也不是那麽好對付的,前朝歷帝四征高句麗,皆鎩羽而歸,惹得民不聊生,我們也萬萬不可輕敵呀!”
崔育已經暗中命天下緩緩調兵前往涿郡,他不準備直接攻打,而是打算先在涿郡屯兵,令士卒休養一段時間,兼之熟悉那邊的氣候,以免水土不服。能震懾住高句麗自然最好,如若不然,再出兵攻打也不至於因急行軍勞頓而橫死無數兵卒。這屬於機密,王偃當然不會跟崔意華講,只撿了些不緊要的說給她聽,見王道姝聽得認真,不由抱過她,“阿玄也聽得懂麽?”
王道姝不回答,只笑意盈盈的看著他,順手揪了揪他的發冠,王偃配合的發出了“哎喲”一聲。
聽了這許久,王青繁覺得好奇,不由問道:“阿耶,高句麗在哪呀,是什麽樣的國家呢,就是《高麗伎》的那個?他們好喜歡箏和箜篌哦。”
《高麗伎》屬於《十部樂》之一,是王青繁在宮中聽過的。
王偃向來不喜歡敷衍孩子,見兩人都興致勃勃地望著自己,又給她們解釋起了高句麗到底是什麽,兩人聽的津津有味,直到用晚飯時還要王偃接著說,惹得何太夫人等人笑聲不斷。
直讓王偃後悔為什麽要當著孩子的面提高句麗,他腮幫子都說疼了啊!
崔育在涿郡屯兵兩年,高句麗動作收斂許多,可仍是小動作不斷,震懾也非長久之計。
太和五年,在朝臣的支持下,崔育以大將軍謝承元為主將,楚王崔震為副將,兵分兩路,與百濟聯合,發兵十五萬攻打高句麗。
為鼓勵軍士,崔育親自前往遼西督軍,並隨軍一路征伐。
太和六年,高句麗請降,願奉大齊為正朔。崔育十分遺憾未能徹底攻滅高句麗,但也因大齊將士疲乏、糧草供應不足而不得不退兵。更何況雖未滅高句麗,卻滅了它的重要盟國新羅!此舉猶如砍去了高句麗的臂膀。
因此,崔育決定班師回朝。消息傳回國內後,太子崔介衡親往遼東迎接,崔育喜不自勝,帶著崔介衡巡視了一圈才回來。
次年,崔育因征討高句麗大勝、滅新羅之事,改元開平。
作者有話要說: 現在的寒門泛指貧苦、平民。
那時候的寒門只是和士族相對的庶族,很多家裏並不窮,只是社會地位低,類似於暴發戶?有的還能當點官,只不過很多都是當濁官,即上品無寒門,下品無士族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